时讯:社区里的“小修小补”|小巷里不“停留”的修鞋匠人

2023-03-30 18:10:05    来源:天眼新闻

写在前面

近日,商务部针对便民生活圈提出要求,其中提到让“小修小补”回归百姓生活。随着城市发展,这些“小修小补”店现状和发展如何,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

老字号修鞋店


(资料图)

深藏在正山街巷子里,有一家老字号修鞋店,不到5平方米的门面里,紧凑地堆放着打磨机、烘干机、补鞋机等各种修鞋工具。陈志刚守在门口,等待顾客上门。

“陈师傅,这双鞋麻烦你帮我补好点,虽然穿的时间有点久了,但是买的还是很贵的,尽量补得看不出来嘛!”

“放心吧!”

这双休闲鞋的鞋舌炸了线,陈志刚举起鞋稍加端详,摇动补鞋机,针尖精准地落在原本的针眼里,“哒哒哒哒”,不到十分钟,鞋修好了。接过鞋,客户满意地点点头,付过钱离开了。

陈志刚给皮鞋贴底

“这也是老客户了。”陈志刚说,“在这种巷子里,能找来的都是熟人。”

1988年,为了谋生的陈志刚背井离乡,跟随家中大哥从四川来到贵阳学习修皮鞋技艺,然后成为了贵阳街头众多修鞋店中的一个。那个时候穿皮鞋是一种风潮,修鞋店也多如雨后春笋。

“2008年到2010年那几年,是修鞋的巅峰期。”陈志刚回忆说,一天下来他和大哥要收几十双鞋,要修的鞋子堆满了整个店铺。每天,他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在修鞋,日日忙到凌晨,单日收入能达到一两千元。靠着修鞋,家中培养出3个大学生。

补鞋

修的鞋多了,陈志刚的手艺愈发纯熟。随着皮鞋制作工艺的迭代升级,他也练就了更多武艺,从定跟、改跟、换底到贴底、调色、改色,只要是鞋上的问题都不在话下。为了精进手艺,他还专门去北京学习调色、改色技艺,他补过的鞋子,几乎能还原原貌。

从业30多年,陈志刚既修过两三百元一双的,也修过十几万一双的,他经手的鞋超过几十万双,每一双都要修得美观、牢实、经穿,修得首先自己满意,才能交到顾客手里。老顾客驱车十几公里过来修鞋也并不鲜见。

“我家能支撑这么多年也是有原因的,如果老是停留在以前的水平,技术早就被时代淘汰了。”陈志刚说。

打磨鞋底

但2015年以后,修鞋的辉煌时期就戛然而止了。

“可能是现在人观念的转变,开始以舒适为主,都爱穿休闲鞋、运动鞋,来修皮鞋的直线式下降。”现在,陈志刚每天的营收只有两三百元。

曾经的同行纷纷转行,贵阳曾经红火的鞋材料市场也大幅萎缩。“好的材料基本上从外省订货,贵阳只能买到一般材料,而且材料店一家家关门,剩下的平常都没人,要货的时候打个电话才有人开门。”陈志刚说。

“但总还是有人需要我们这行的。”临近傍晚,修鞋的人渐渐多了起来,陈志刚又投入了新一阵的忙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岳端

编辑 段岚茜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