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点:【有声散文】陈春花:美是一种和谐的比例结构

2023-06-23 08:03:15    来源:互联网

殿堂内壁镶嵌着蓝色磁砖,四壁有很多大小不同的窗,光与蓝色弥漫在整个内殿里,蓝光熠熠,我从未见过如此空旷无物的殿堂,没有任何一张座椅,没有任何一种间隔,进殿的每一个人都脱鞋,静语,猩红大地毯上成排的人跪拜,那一瞬间,甚至不敢动念,这印象让我记忆深刻。

春暖花开


(资料图)

从圣索菲亚大教堂出来,小武带着我们去老皇宫参观,顺着小巷穿行,路过一间好看的切糕店,小新老师建议品尝一下当地的糕点,我们入店,选一个红色小桌子坐下。小武和文君去选购点心,我们则四处观赏。小店里各式各样的切糕,色泽丰富,品种多样,还有小店自家的土耳其红茶,我虽不能用茶,看着色泽通透的土耳其红茶,小巧的杯子,好看的勺子,还是忍不住品尝这家店的土耳其红茶,喝起来很舒服,可惜切糕太甜了,本想各种颜色和材质的都试一试,结果只能品尝两种。

品尝完切糕,我们来到老皇宫,这里自1465年至1853年一直都是奥斯曼帝国苏丹在城内的官邸及主要居所。皇宫由四个庭院及其他矮小的建筑物组成。在老皇宫参观时,两个地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个是御膳房,一个是图书馆。

狭长的宫廷御膳房是老皇宫的一个重要特色,屋顶两排二十座的烟囱非常吸引眼球。据介绍,宫廷御膳房由十座圆顶建筑物组成:帝国御膳房、恩德仑(宫廷学校)、比尔林(宫廷外部的机构)、后宫、饮料御膳房、糕点御膳房、乳制品御膳房、仓库及烹调用的房屋。

这是奥斯曼帝国最大的厨房,资料显示,这个厨房可以供应15000人同时用餐,看到这个数字时,令我惊讶不已,就算是在今天的生活里面,同时供应15000人用餐,也称得上是大工程。

恩德仑图书馆的现代感是另一个让我惊奇的地方,这个图书馆也称穆罕默德三世图书馆。图书馆空间开阔,有三个矩形的隔间,书籍都放在柜子里。图书馆有地下室,以免珍贵书籍沾上湿气,对着入口的壁龛是苏丹的私人阅览间。

资料显示馆内主要收藏神学、伊斯兰法令及其他奥斯曼土耳其语、阿拉伯语及波斯语的著作,有超过3500份手稿。走入这间图书馆,让我不自觉地想起多年前去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时的感受。

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图书馆,人们只是知道它建于公元前259年,正是老子、孔子等诸子百家思想流行的年代。尽管战乱,图书馆藏书也达54000卷。国王建造图书馆就是要“收集全世界的书”,实现“世界知识总汇”的梦想。当地朋友介绍说,当时为了获得书籍,告诉所有船只都可靠岸,唯一的条件就是把船上的书带上岸,准许把书抄下来再离开。传说一些原版书被留下来,还回去的是手抄本,朋友说的是否属实,我并未去查证。可惜图书馆在3世纪被战火完全吞没,我看到的是新馆,新馆墙上篆刻了包括汉字在内的50种最古老的文字、字母和符号。古老的建筑和文本被烧毁了,文字得以永存,历史又得以全新的方式呈现。从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到恩德仑图书馆,几千年前,图书馆成为王者必选的生活要素,这一点让我感觉亲切。

从图书馆出来,再看了几个展览室后,我们从老皇宫走到蓝色清真寺。余晖下的清真寺,更透着安静。蓝色清真寺是回教世界最优秀的建筑师锡南(Sinan)得意弟子MehmetAga的作品,因为内墙壁全部用蓝、白两色的依兹尼克磁砖装饰,故被俗称为蓝色清真寺。

导游介绍说,蓝色清真寺在兴建时,建筑师听到素檀何密一世“黄金的”的命令,根本就没想到“黄金的”和“六根的”音很近,理解为“六根的”,结果蓝色清真寺就突破了只有圣城麦加清真寺才能盖六根尖塔的规矩,有了六根尖塔。建造这座清真寺时,没有使用一根钉子,且历经数次地震却未倒坍,堪称奇迹。蓝色清真寺建于17世纪,大圆顶直径达27.5公尺,另外还有4个较小的圆顶30个小圆顶,大圆小圆组合在一起非常好看,它也因此成为世界十大奇景之一。

我们随着观光客通道进入,按照规矩脱鞋,女性包围巾进入殿堂。殿堂内正在维修,无法感受整个内殿的情形。资料显示,内殿面积4600平方,可同时容纳5000人做祈祷。我还记得第一次进入内殿的感受,殿堂内壁镶嵌着蓝色磁砖,四壁有很多大小不同的窗,光与蓝色弥漫在整个内殿里,蓝光熠熠,我从未见过如此空旷无物的殿堂,没有任何一张座椅,没有任何一种间隔,进殿的每一个人都脱鞋,静语,猩红大地毯上成排的人跪拜,那一瞬间,甚至不敢动念,这印象让我记忆深刻。

在蓝色清真寺短暂停留后,我们再一次回到两座教堂的中间地带——小公园里。此时,光已经褪去灼热,依然明亮,我们在清真寺前木凳坐下,选择两个教堂作为背景照合影。人坐在其间,感受两种文明的对峙与演变,用于海老师的话说:“这里是既是西方文明的桥头堡,也是东西方文化遭遇、冲突和交流的桥头堡。”

小公园里的货摊卖着烤玉米,熟悉的味道弥漫在四周,这感觉真好。不过,在这个似乎熟悉的现代生活里,也依然有着到完全不同的味道,那就是每天五次的祈祷:晨、午间、下午、黄昏、夜晚,风雨无阻,千年不断。清真寺高塔设置的大喇叭传出诵唱的经文,历经千年的生活方式在阳光下行进如昔,土耳其人的“现代化”真的有些不同,我们似乎没有生活在同一个时间维度里。

傍晚的光线变得柔和并呈现出金的色泽,涂在圣索菲亚大教堂红褐色的墙体上,更显雄伟与辉煌,使得教堂的结构与角度,更俊美与温暖,仿佛这才是它穿越一千多年最核心的内涵。

同样的光,涂在蓝色清真寺的四周,则呈现出银色的光芒,衬着蓝天白云,有着宁静与恍惚,甚至从高塔尖望向天空,会感觉到塔的旋转,唯有低下头来获得平衡。

感叹这两座建筑所折射出来的力量:宏大、崇高、稳定。坐在这里慢慢欣赏时,让我联想到现代建筑,现代化城市最明显的象征是摩天大楼,但是大部分的都市摩天大楼,其所折射出来的是:惊人、冒险、奇特。一些摩天大楼远高于眼前这两座建筑,却无法如这两座建筑那样,联想到崇高与美,这多少有点令人难过。

难过也让我开始胡思乱想,选择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做建筑设计师也许其中的关键。美,是一种结构比例,是人的视线与建筑之间种种结构比例之间的和谐。

当视线与教堂的穹顶、塔尖相遇时,它引导人们的视线指向无限天际,指向广阔宇宙,从而忽略了人自身,从而投身在弘大之中获得崇高。看来,柏拉图学院的门口竖着一块牌子“不懂几何者禁入”是有道理的。也许今天的一些摩天大楼不够美,可能是因为建筑设计师们不是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的缘故?

我也为自己的胡思乱想搞笑了,起身和大家一起往回走,回到现实生活中。我们走到乘坐出租车的地方,分乘两部车回酒店。出租司机如赛车手一样,在路中疾驶穿行,小新老师说想到了“速度与激情”,真的是飞驰在大街小巷之中,我们都情不自禁地抓紧了车内的把手。我在想也许是土耳其人骨子里秉性如此,策马奔腾,如踏平川。在不经意之间,那些经久积淀的东西,就会显露出来。(本文完)

点击关注"春暖花开"

【有声散文】承认自己的无知是获取知识的前提条件

【有声散文】陈春花:拥有确信的心态,让心安住

【有声散文】陈春花:品味每一刻时光,感受生命的安闲与从容

【有声散文】陈春花:我们一直是自然的一部分

【有声散文】陈春花:总有向上的力量,在春天里生长

·转载授权、演讲资讯,请联系花小蜜·

微信 ID:chunnuanhuakai-cch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